弹簧
弹簧虽小,道理俱全。当泛泛的谈论弹簧的弹力,只是记住了一个F=kx时。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和迷惑性的情境,学生们就难免陷入混乱,不知道问题从哪里切入。归根到底是对基本概念并没有理解透彻属于浅表式的学习。
力一定是某对某的作用,那说到弹簧的弹力是谁对谁呢?这要从三方面来谈:一是外界对弹簧的作用力,两端都有,同一个数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注意依据是平衡。而是弹簧对外界的作用力,两端都有也是同一个数值,依据是牛顿第三定律。三是弹簧内部任何一个点上的弹簧两部分之间的拉力或弹力也是同一个数值,这里要用上弹簧每段的二力平衡。这样算是刨到了根上了。
知之深,用之便。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在确定弹簧的弹力时就天然形成了两种思路。一种是由外而内,通过弹簧任意一段端对外界物体的作用力产生的效果,比如平衡,比如加速,比如扭转等等,来确定弹簧弹力的大小,然后再确定弹簧的形变量。一种是由内而外的,通过弹簧现有长度和原长的比较来确定弹簧的弹力,再去思考弹簧作用下物体是加速还是平衡,亦或是扭转。
设身处地的将自己带如弹簧的角色,就会发现,事实如此。当我们承受外力的时候。并不是只有手脚有感觉,整个身体都是有感觉的。
综上,可以让学生对弹簧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再去总结各种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解题规范,整理题型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